叶山林场常绿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混交度、大小比数与角尺度

1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13KB PDF 举报
"叶山林场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分析由李杰、宗雪和郑小贤等人进行,他们利用混交度(M)、大小比数(U)和角尺度(W)等指标,结合树种组成,深入研究了该林场的森林结构。研究表明,主要树种麻栎呈现明显的单种聚集现象,而其他树种的混交程度较高,其中96%为强度混交。马尾松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优势,而其他树种的空间竞争态势各异,有的占据优势,有的则相对受压制。在水平分布上,林分主要以团状分布为主。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林场的生态特性和动态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天然更新和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包括常绿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该研究属于S757.215类别,即林学/林业工程的子领域。" 这篇论文探讨了叶山林场常绿阔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这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生态系统复杂性的一个体现,它涉及到树木之间的相互位置、分布模式以及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混交度(M)是衡量树种混合程度的指标,反映了不同树种在同一空间内的共生状态。大小比数(U)揭示了树种在空间大小上的对比关系,有助于理解竞争格局。角尺度(W)则反映了树木间的相对位置,对分析树木的生长环境和竞争状态有重要作用。 在叶山林场的研究中,麻栎的单种聚集现象可能表明该物种在特定环境下的竞争优势或生态适应性。而马尾松的空间优势可能与其快速生长和耐旱性有关。其他树种的混交和分化情况则反映了生态系统内部的多样性和动态平衡,这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这种结构分析,科学家可以预测林分的发展趋势,识别出可能的管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森林管理策略。例如,天然更新是指森林自我修复和更新的过程,而抚育间伐是促进森林健康、控制竞争、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常见管理手段。了解空间结构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间伐时机和方法,以促进目标树种的生长,同时保持林分的多样性。 叶山林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森林空间结构,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于森林管理实践中。这样的工作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