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BP的煤岩界面识别:提高速度与识别精度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55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创新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了主成分分析(PCA)和BP神经网络在采煤机滚筒扭矩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在当前的煤岩识别过程中,传统的时域参数提取方法往往导致识别速度慢、实时性差的问题。作者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采煤机的工作中采集滚筒扭矩的时域信号,这是识别煤岩的关键输入数据。接着,他们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信号进行降维处理,通过减少冗余信息,实现了信号的有效压缩。PCA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留最重要的特征,同时去除噪声和无关变量,这有助于提高后续神经网络处理的效率。
进一步地,文章将经过PCA处理后的信号输入到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中进行煤岩分类。BP神经网络是一种广泛用于模式识别和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其能够学习输入数据的复杂映射关系,并通过训练优化权重,达到较高的识别精度。通过这种方法,识别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有利于提高采煤机滚筒调高响应的速度,这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文章的重点研究了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尤其是在降低能耗方面。通过对比分析,该方法相较于传统技术,具有更低的算法能耗,如CPLSN算法与TPSN协议相比,节能比例达到了23.4%。这种节能特性对于能源密集型的煤矿环境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它有助于延长设备寿命并减少整体运营成本。
结论部分指出,针对煤矿井下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有的带状结构和恶劣通信环境,研究者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井下线型网络的分簇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不仅考虑了时间同步的精度,还通过时钟漂移补偿和异常数据过滤技术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证实了这种分簇时间同步算法在煤矿井下线型网络中能提供更高的时间同步精度,同时在节能方面也表现优异。
这篇论文介绍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展示了其在提升识别效率、降低能耗以及适应特殊采矿环境方面的优势,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具有重要价值。
145 浏览量
2021-09-25 上传
2021-09-20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26 浏览量
656 浏览量
128 浏览量
116 浏览量
113 浏览量
weixin_38569515
- 粉丝: 2
最新资源
- MATLAB函数实现箭头键控制循环开关示例
- Swift自动布局演示与高级工具应用解析
- Expo CLI取代exp:命令行界面技术新变革
- 鸢尾花卉数据集:分类实验与多重变量分析
- AR9344芯片技术手册下载,WLAN平台首选SoC
- 揭开JavaScript世界中的蝙蝠侠之谜
- ngx-dynamic-hooks:动态插入Angular组件至DOM的新技术
- CppHeaderParser:Python库解析C++头文件生成数据结构
- MATLAB百分比进度显示功能开发
- Unity2D跳跃游戏示例源码解析
- libfastcommon-1.0.40:搭建Linux基础服务与分布式存储
- HTML技术分享:virgil1996.github.io个人博客解析
- 小程序canvas画板功能详解:拖拽编辑与元素导出
- Matlab开发工具Annoyatron:数学优化的挑战
- 万泽·德·罗伯特:Python在BA_Wanze项目中的应用
- Jiq:使用jq进行交互式JSON数据查询的命令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