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层:P2P、HTTP与缓存机制

需积分: 9 5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8 收藏 2.39MB PPT 举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第二次翻转课堂PPT主要讲解了应用层相关的知识,包括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进程通信、套接字、应用层协议、Web应用与HTTP协议、HTTP的消息格式、Cookie技术和Web缓存/代理服务器技术等。" 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层是OSI模型的最高层,它直接与用户交互并提供各种网络服务。该PPT主要围绕应用层的几个核心概念展开: 1. 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主要介绍了三种常见的结构——点对点(P2P)、客户机/服务器(C/S)以及混合结构(Hybrid)。P2P结构中,所有节点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如Napster在文件搜索时采用C/S结构,但文件传输使用P2P。混合结构结合了C/S和P2P的特点。 2. 进程通信:在不同主机上的进程间通信通常通过套接字(Socket)实现,它们使用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寻址。应用层协议则规定了通信的内容、语法、语义和规则,分为公开协议(如HTTP、SMTP)和私有协议(如多数P2P文件共享应用)。 3. Web应用与HTTP:Web应用基于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HTTP定义了如何访问Web中的对象,对象的地址通常表示为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HTTP有非持久性和持久性连接两种,HTTP1.0默认为非持久连接,每个TCP连接只传输一个对象;而HTTP1.1引入持久连接,允许多个对象在同一连接上传输,降低了延迟。 4. HTTP消息:HTTP协议包含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请求消息包括方法(如GET、POST、PUT、DELETE等)、URL、HTTP版本等,响应消息则带有状态码,用于指示请求是否成功。Cookie技术用于用户追踪和辨别,服务器通过Set-cookie头将Cookie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在后续请求中携带Cookie。 5. Web缓存/代理服务器: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减少网络流量,常使用缓存服务器。当用户请求资源时,缓存服务器首先检查是否已有该资源的副本,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否则向原始服务器请求。这大大减少了网络延迟,但也涉及到缓存对象的更新和验证问题。 综上,这个PPT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应用层的关键知识点,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中上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Web服务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