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电流传输器:原理、应用与优势详解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140KB PDF 举报
CCI(Current-Controlled Current-Inverter,电流控制电流开关)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器件,最初由Smith和Sedra在1968年提出,作为电流传输器的基本概念,它在电路设计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理想的晶体管模型。1970年,随着技术的发展,CCII(Current-Complementary Input-Output Inverter,电流互补输入输出开关)成为更通用的第二代器件,它在设计中通常采用双极型BJT(如BJT晶体管),相对于CMOS器件,具有更高的跨导特性。 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如MAX4112这样的低功耗放大器,是CCI的一个典型应用。与传统的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不同,电流反馈放大器不受增益带宽积的严格限制,因此能够在高频范围内提供更宽的频带,特别适合那些传统运算放大器难以满足的高速应用需求。例如,在射频混频器、高频精密整流器以及医疗领域,如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中,CCI电流传输器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电路设计上,双极型CCII(如图1所示)可以作为一个理想晶体管来理解,其结构包括基极/栅极Y,发射极/源极X,以及集电极/漏极Z。这种结构利用BJT的高跨导和Early电压优势,使得CCII可以作为高效的源极跟随器,即增益X/Y接近1,而Z的输出阻抗非常高,这是CMOS电路难以比拟的。 相比之下,CMOS源极跟随器由于gm(跨导)和Early电压较低,导致增益相对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如使用TSMC0.18微米工艺,即使在1kΩ负载下,典型的仿真增益也只有约0.7,远低于理想的1,损失了大约30%的输出增益。为了模拟理想增益为1的源极跟随器,可以通过不带缓冲的放大器(图2a)与CCII结构结合(图2b),其中M2和M4形成电流镜,通过调整M1来控制电流,实现CCII电流传输器的功能。 总结来说,CCI电流传输器在现代电子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高性能、高频率应用中,其优越的电流控制特性使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