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龙PLC教程:译码结果存放策略与历史发展概述

需积分: 35 6 下载量 1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6.05MB PPT 举报
欧姆龙PLC教程深入探讨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PLC作为数字运算操作的核心设备,专为工业自动化设计,经历了四代的发展变迁。 第一代PLC(约70年代初)主要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磁芯存储器,可靠性较继电器控制稍有提升,功能相对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但开始引入计算机接口和模拟量控制。到了第二代,CPU升级为微处理器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EPROM,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功能逐渐扩展到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第三代PLC(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引入8或16位微处理器,增加了浮点数运算和高级数学功能,以及自诊断和容错技术。编程语言如梯形图和语句表更为成熟,小型PLC体积减小、性能提升,大型PLC则朝着模块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进入第四代(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PLC性能显著增强,如高速计数、中断处理、模拟/数字转换等功能集成,处理速度达到每秒1微秒,且支持与计算机的广泛通信。编程语言更加完善,开发了丰富的编程软件,I/O点数量显著增加,功能强大,可用于大量数据处理。 第五代PLC(90年代中期以后)继续推进技术革新,如更高速度、更多功能模块、更强的数值运算能力,以及与互联网的深度整合,使得PLC成为高度灵活和智能的控制系统。 PLC的发展趋势是:对于小型PLC,追求更大的容量、更快的速度、更丰富的功能和更高的可靠性,以适应复杂系统的控制需求;而对于大中型PLC,目标是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以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同时强化现场I/O模块的通信能力和系统的整体效率。此外,现代PLC还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和图形显示技术,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提升系统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