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巷道底鼓防治:理论分析与锚杆支护方案

0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457KB PDF 举报
"巷道底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在深部煤层开采中,巷道底鼓问题成为了一个重大挑战。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遇到的软岩增多,其软化性质增强,导致巷道承受的压力增大,进而产生严重的巷道底鼓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探究巷道底鼓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确保煤矿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巷道底鼓的发生涉及到多个因素。首先,深部开采时,地层压力增大,软岩受到的压力超过了其自身承载能力,导致岩石变形。其次,软岩的高塑性使得它在压力下容易产生流动,形成底鼓。此外,巷道支护方式的选择和设计也对底鼓有直接影响。不合适的支护参数可能会加剧底鼓现象。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在此问题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计算巷道破碎区和塑性区的范围,可以深入理解围岩失稳的机制,为锚杆支护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锚杆规格为φ20mm×2200mm,配合顶部的锚索(排距1600mm,锚索选用φ17.80mm×7000mm的钢绞线),可以有效改善巷道稳定性。锚杆支护作为一种主动支护方式,能更好地适应软岩的变形,相比于传统的U型钢支护,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浅埋深复合顶板软岩地质条件下,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锚杆支护能够强化围岩强度,减少底鼓的发生。然而,具体的防治措施还需要根据矿井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调整,包括合理选择支护材料、优化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中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巷道锚杆支护的围岩强度强化机理、极软煤层巷道的支护技术以及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支护参数的方法,这些都是解决巷道底鼓问题的重要依据。 理解巷道底鼓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是深部煤炭开采中的重要课题。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可以不断优化支护设计,有效控制巷道底鼓,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