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火法与艾灸对畏寒症患者疗效比较研究

0 下载量 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341KB PDF 举报
"本文是关于干火法与艾灸在治疗畏寒症患者中对体表温度影响及疗效的科学研究。作者黄正武和于天源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项目,探讨了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对阳虚型下肢畏寒患者的疗效。研究对象为有三个月以上下肢畏寒症状的患者,实验设计为右侧小腿应用干火法,左侧小腿的合阳和承山穴位使用艾灸。"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了两个关键方面:一是治疗前后患者体表温度的变化,二是畏寒症状的缓解程度。通过对治疗前后小腿整体平均温度的测量,他们发现无论干火法还是艾灸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体表温度,并且干火法的效果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穴位温度变化上,干火法在第一次治疗后立即显示出承山与合阳穴之间温度的提升,而艾灸则在两次治疗后对合阳与承山穴的温度提升不明显。 此外,研究还关注了不同穴位与整体小腿间的温度差异。干火法组在第一次治疗后,承山穴的温度显著高于整体小腿,而艾灸组在两次治疗后的6分钟内,合阳与承山穴的温度都比治疗前有显著提升。这表明干火法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而艾灸可能更侧重于全身性的温热效应。 在畏寒度的评价上,干火法和艾灸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畏寒感。第一次治疗后,干火法组的畏寒度减少了48%,艾灸组减少了40%;第二次治疗后,干火法组的畏寒度下降至56%,艾灸组更是降低至62%,显示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种方法的疗效都有所增强。 干火法与艾灸在治疗畏寒症患者中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干火法可能在提高体表温度和局部温差调整方面更优,而艾灸则可能在全身性温热感受的改善上更具优势。然而,两者都能有效地降低畏寒度,为阳虚型畏寒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选择。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究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机制,以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