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UC机器人Karel语言:补偿控制指令与表观运动的惯导导航原理

需积分: 39 85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1.21MB PDF 举报
在控制指令角速率与表观运动的补偿方面,FANUC机器人Karel语言参考手册提供了深入的解析。惯性导航的核心原理涉及到如何在实际运动中,考虑到地球自转和载体的运动,确保平台的精确定位和姿态控制。在惯性导航系统中,关键的概念包括: 1. 绝对角速度(ip),即平台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它不受地球运动的影响; 2. 牵连角速度(ie),是地球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对平台的运动有直接影响; 3. 相对角速度(ep),是平台相对于地球的角速度,反映了平台相对于地球的运动。 惯性导航的基本方程(6.3–1),即“角速度合成定理”,表明平台的总表观运动角速率等于上述三个角速度的矢量和。为了应用于实际导航,这个方程需要投影到特定的导航参考系(如东北天地理系),转化为三个标量方程(6.3–2),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控制指令角速率,从而实时调整平台的姿态,使其与地理系同步旋转,消除表观运动。 章节6.3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控制手段补偿平台的表观运动,这对于确保平台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这包括处理地球自转导致的表观运动,以及随着地理位置变化产生的运动效应。理解并应用这些补偿方法对于操作员来说,意味着能够有效地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鲁棒性。 在实际的惯性导航系统中,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姿态角传感器等组件共同工作,通过测量载体的运动状态来估算位置和速度。而初始对准(如章节5所述)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确保系统准确地设定初始姿态和基准。此外,章节还涵盖了其他关键概念,如载体的运动加速度分析、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方法(如欧拉角、方向余弦矩阵和四元数)用于姿态矩阵的更新和初始对准。 控制指令角速率与表观运动的补偿是惯性导航技术中的核心环节,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有助于提高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确保在工业自动化和无人机等领域中的精准定位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