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5多级时序系统详解:CPU组成与指令分析

需积分: 14 1 下载量 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16.35MB PPT 举报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飞的PPT讲义中,章节五详细探讨了多级时序系统实例分析,以8085微处理器为例。8085是早期的16位微处理器,其架构包括以下关键组件: 1. **指令译码**:负责理解和解析从内存读取的指令,将其转化为机器操作。 2. **机器周期编码**:指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序列,包括CPU的时钟周期、指令周期和数据周期等。 3. **ALU(算术逻辑单元)**:执行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和逻辑比较。 4. **定时和控制**: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各个操作,以及控制其他硬件模块的运作。 5. **时钟**:核心的周期同步组件,决定整个系统的工作频率。 6. **控制**:包括指令控制、中断控制和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控制,管理系统的执行流程和数据传输。 7. **状态寄存器**:保存CPU工作状态信息,如累加器(A)、标志位(如进位标志C、借位标志B等)。 8. **中断系统**:用于处理外部或内部事件,中断允许8085在执行其他任务时被暂停并响应中断请求。 9. **I/O接口**:如INTA、INTR、SID和SOD等,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 10. **复位**:用于初始化系统,确保所有部件在正确状态下启动。 8085的硬件设计遵循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其中数据和指令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的概念使得计算机可以按照预编程的指令序列执行任务。该系统强调以运算器为中心,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通过多级时序控制实现指令的有序执行。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区分,以及不同层次的抽象,如从高级语言到机器语言,再到实际机器的微指令系统。这些内容强调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如何通过指令系统设计实现特定功能,比如乘法指令的实现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寻址技术和I/O机理来组织数据和程序。同时,通过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硬件框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数据流。 这一讲义深入剖析了多级时序系统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对于早期处理器的设计和操作,为理解现代计算机架构提供了历史背景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