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法(OTSU)阈值选择实现及原理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9 15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1KB TXT 举报
"大津法阈值选取代码用于在图像处理中进行二值化操作,通过寻找最佳阈值将图像分割为前景与背景两部分,最大化类间方差以减小误分概率。该方法由大津俊敏于1979年提出,常被称为OTSU方法。" 大津法(Otsu's method)是一种自适应的图像阈值选择算法,适用于含有明显背景和前景的图像。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最大化类间方差(Inter-Class Variance,即σ_b^2)来确定最佳分割阈值,从而使得背景和前景两部分的区分度达到最大,同时最小化分类错误的概率。 在图像I(x, y)中,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分割阈值T,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分为两类:一类是低于阈值T的像素,归为背景,其像素点比例为ω0,平均灰度为μ0;另一类是高于阈值T的像素,归为前景,其像素点比例为ω1,平均灰度为μ1。图像的总平均灰度记为μ,类间方差记为g。 为了计算最佳阈值T,我们首先需要统计图像中不同灰度值的像素数量,并利用以下关系: 1. 前景像素点比例ω0 = N0/M×N,背景像素点比例ω1 = N1/M×N,其中N0和N1分别是对应灰度小于和大于阈值T的像素总数,M×N为图像总像素数。 2. 前景和背景像素总数之和等于图像总像素数,即N0 + N1 = M×N。 3. 前景和背景像素比例之和等于1,即ω0 + ω1 = 1。 4. 图像的总平均灰度μ可以通过前景和背景的平均灰度加权求得,μ = ω0μ0 + ω1μ1。 5. 类间方差g = ω0(μ0 - μ)^2 + ω1(μ1 - μ)^2,通过替换μ的表达式可简化为g = ω0ω1(μ0 - μ1)^2。 接下来,大津法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阈值T,计算对应的类间方差g,选取使得g最大的那个阈值作为最佳阈值。遍历过程通常从最小灰度值0到最大灰度值255(对于8位灰度图像)。 在实际代码实现中,可以初始化一个256元素的直方图数组ihist来存储每个灰度值的像素计数。接着遍历图像的每一个像素,更新直方图。然后,根据直方图数据,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类间方差,找到使g最大的阈值thresholdValue。 这个过程对于二值化处理非常有效,特别是在图像背景和前景对比明显,但灰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通过大津法确定的阈值,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前景与背景分割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