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下COM连接点事件的双向通信与实现详解

1 下载量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101KB PDF 举报
在Microsoft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的世界里,传统的编程模型通常是客户端通过实例化服务器对象来交互。然而,这种单向通信不足以满足某些情况下服务器对客户端的回调需求。这时,COM连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引入了一种双向通信机制,使得服务器能够触发事件并回调给预先注册的客户端。 COM连接点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定义一个接口来声明能够发生的事件。当服务器上的某个事件发生时,想要响应的客户端必须主动向服务器注册,表明它们能够处理该事件。这涉及到使用COM的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和IConnectionPoint接口,前者用于管理连接点容器,后者则允许客户端注册自身为特定事件的处理者。 C++和C#等语言的托管代码都可以用来编写COM连接点的客户端。C++客户端通常会注册一个实现了接收器接口的类实例,而托管客户端则通过委托来注册单个事件的通知,每次事件发生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接收器实例。在编程过程中,开发者需要使用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来构建支持连接点的组件,例如在.idl文件中显式声明事件接口及其方法,并在组件中添加或修改事件源接口。 步骤包括:首先,创建一个ATL组件程序,并确保其支持连接点功能。如果在初始项目中未包含,可以在.idl文件中手动添加事件接口声明。然后,为需要触发的事件添加方法,通过组件的事件对象界面进行操作。接下来,实际实现这些方法,通过组件/类右键菜单的implementconnection...选项完成。 总结来说,COM连接点是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双向通信的关键机制,它允许服务器触发事件并通过预先注册的客户端执行相应的回调操作。开发人员在使用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接口和编程技巧,如C++和C#的COM集成,以及如何在组件设计中合理地利用连接点来增强应用程序的交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