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结构化与共享

需积分: 0 7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335KB PPT 举报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现了数据的结构化,涵盖了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以及数据描述语言和操作语言。同时,涉及到数据模型、存储模式、视图、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数据字典、日志、E-R图与关系模型转换、数据库视图与映射等内容。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对比,强调了数据共享和结构化的实现。" 在《数据库系统概论》中,数据的结构化是一个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意味着将数据组织成具有明确定义的结构,如表、关系或其他数据模型,使得数据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访问。在描述中提到的教师记录、课程记录、人事记录和工资记录,这些都是结构化数据的例子,它们分别包含了教职工的详细信息、课程信息、员工信息以及薪资详情,这些信息按照特定的逻辑结构组织在一起。 数据库是存储这些结构化数据的系统,而数据库系统则包括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其他软件组件,用于创建、维护和管理数据库。DBMS提供了数据操作的语言,包括数据描述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语言(DML)用于插入、更新和查询数据。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常见的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等。在关系模型中,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在,每个表(或关系)由行和列组成,列代表属性,行代表记录。存储模式描述了数据在物理存储层面的布局,而视图则提供了用户接口,允许用户以特定方式查看和操作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包括数据存储、安全性、并发控制、恢复和数据字典管理。数据字典是数据库中关于数据库本身的元数据,它记录了数据库的结构、定义和状态。日志则记录了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以便在系统故障时进行恢复。 从文件管理阶段到数据库系统阶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数据共享的广泛性和数据结构化的提升。在文件管理阶段,数据通常是孤立的,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文件,而在数据库系统阶段,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同一数据库中的数据,且数据的结构化使得数据的管理和访问更加高效和一致。 学习《数据库系统概论》,不仅需要理解基本概念,还需要掌握E-R图到关系模型的转换,因为E-R图是描述实体间关系的图形工具,转换为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此外,数据库的视图和映射则是提供用户定制视图和保证不同逻辑结构之间一致性的手段。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有助于理解当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