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调制原理与HIMSS电子病历EMRAM评估的D类功率放大应用详解

需积分: 12 10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8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PWM(脉冲宽度调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HIMSS(美国医疗保健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的EMRAM(电子病历应用成熟度模型)评估。在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背景下,PWM技术在D类功率放大器中的运用被详细阐述。 首先,文章介绍了PWM的基本原理,即通过两个不同频率的三角波对正弦波进行调制,将正弦波的半个周期分别与高、低偏置的三角波对应,以此来控制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这种调制方法可以将开关频率减半,从而降低开关损耗,提升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例如,当正弦波与高偏置三角波配合时,输出波形在半个周期内呈现矩形波,而在与低偏置三角波配合时则相反。使用H桥型驱动电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接着,文章提到了传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类型,如A类、B类和AB类,它们各有优缺点。A类放大器虽然失真小但效率低,B类放大器效率高但易产生交越失真,而AB类则结合两者特点,效率适中但仍有改进空间。随着对高效能和小型化的追求,D类(丁类)功率放大器应运而生,它利用开关状态工作,晶体管在导通时处于饱和状态,非工作时内阻极高,大大减少了能量损失。 D类放大器的概念由V·J泰勒在1958年提出,最初用于高频电路,其工作时集电极电压和基极电压呈矩形波。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难以实现理想的高频矩形脉冲,通常会添加谐波以逼近矩形波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集电极损耗,因为在集电极电流流过的整个周期内,集电极电压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降低功率损耗。 总结来说,PWM调制原理在电子病历系统的EMRAM评估中,尤其是在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优化开关频率和功率转换,提高了设备的能源效率和性能。同时,D类放大器的出现代表了音频功率放大器技术向着高效、节能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