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详解:从定义到发展趋势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6 收藏 730KB DOC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简介" 在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中,嵌入式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是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程序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们通常被嵌入到各种设备或系统中,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汽车控制系统等,发挥着关键作用。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像阿波罗飞船这样的高级工程。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无操作系统阶段**:最初,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构成,执行单一任务,如监测和控制,通常不依赖操作系统,程序编写多采用汇编语言。 2. **简单操作系统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嵌入式CPU的性能提升,集成度增加,出现了如PowerPC等微控制器。同时,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如VxWorks、UCOS等,使得程序设计更为复杂化,支持多任务处理。 3. **实时操作系统阶段**:90年代后期,实时操作系统(RTOS)开始流行,如QNX、RTOS-32等,它们能够满足严格的响应时间和可靠性要求,适合于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 4. **现代嵌入式系统阶段**:随着Linux和Android等开源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嵌入式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开发环境更加友好,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涵盖了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包括其"嵌入性"、"专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特性。嵌入性指的是它融入到宿主系统中,成为设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专用性强调其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优化,满足特定需求;而作为计算机系统,它包含处理、存储、输入输出等功能。 未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网络化和低功耗。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将连接到互联网,嵌入式系统将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低功耗设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以实现更长的电池寿命和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使用。 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包括微处理器架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原理、编程语言(如C/C++、Java)、硬件接口设计等,并通过实践项目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对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开发、网络协议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