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过程模式探讨:从实验到方法论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809KB PDF 举报
"该研究基于2012年的实验,探讨了建筑创作的过程模式,结合设计方法论的历史发展,提出了四种典型模式,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理解建筑创作的方法和规律。研究还指出了国内建筑设计界对设计过程研究的不足,强调了深入研究创作过程以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性。" 在《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研究》中,作者赵红斌、王琰和徐健生通过对建筑创作的实验性研究,结合过去六十年设计方法论的积累,识别出四种核心的建筑创作过程模式。这些模式是理解建筑设计过程本质的关键步骤,有助于建筑师更全面地掌握设计策略和规律。 早期的设计方法论研究,如亚历山大的“分析-综合模式”和希利尔的“猜想-反驳模式”,为理解设计过程提供了基础。然而,中国的建筑设计领域往往过于关注设计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种趋势可能导致设计表面化、缺乏创新,进而影响建筑作品的整体品质。 作者指出,对建筑创作过程的深入探究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设计过程与优秀设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实验,他们揭示了创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决策点,包括可能影响设计质量和创新性的因素。例如,实验的目的在于形成对建筑创作过程的客观认知,这有助于指导设计师更加科学和高效地进行创作,以创造受到广泛认可的精品建筑。 四种典型的建筑创作过程模式虽然未在摘要中具体列出,但可以推测它们可能包括了从概念生成、方案发展、细节设计到实施监督的各个阶段。每个模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能是通过评估不同阶段的创新度、解决问题的效率以及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指标来完成的。 通过对这些模式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建筑师可以更好地平衡设计的艺术性和功能性,避免盲目追求形象的独特性而忽视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社会价值。这样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原创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