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ARC303:全球产品开发的国际化策略与挑战

需积分: 0 4 下载量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1.14MB PPT 举报
产品周期模型-微软国际化软件开发ARC303是一种全面的框架,用于管理全球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它涵盖了从早期的愿景设定到最终的产品部署和维护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微软遵循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规划(Envision和Plan): - 在Envision阶段,确定全球产品愿景和范围,考虑多国家、多语言需求,确保一套代码能满足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这个阶段的议程包括定义产品的全球定位和预期目标。 2. 立项(Envision): - 此阶段涉及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可行性研究,对国际化软件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在收益进行评估,包括识别文化、历史和技术方面的挑战,并确定本地化作为投资回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规划(Plan): - 细化项目计划,包括制定详细的开发路线图,定义语言、时间和数字格式等国际化标准,以及选择用户界面语言。这一步也涉及到资源配置和成本效益分析。 4. 开发(Develop): - 软件开发工程师在中国技术中心进行开发工作,面对技术上的挑战,如单语言技术难以适应国际化需求。在这个阶段,需确保代码设计具有高度的可本地化能力,以便后续轻松扩展到不同的语言和地区。 5. 稳定(Stabilize): - 开发完成后,通过测试确保软件在各种语言环境下的稳定性,为全球化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6. 部署(Deploy): - 将稳定的产品部署到全球市场,实现统一的支持和语言中性的管理与部署,确保产品能够无缝适应各地的用户需求。 7. 全球化就绪(World-Readiness)与本地化(Localization): - 通过全球化就绪过程,产品具备满足国际用户语言、文化和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提供同时发布或添加语言插件包的功能。本地化则关注根据特定语言进行的调整,确保产品的本地化体验。 8. 投资回报(ROI): - 重视本地化作为一项关键投资,尽管它可能在初期显得成本较高,但长远来看,它能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支持效率,从而提升投资回报率。 通过遵循这样的产品周期模型,微软旨在创造一个单一、灵活且适应性强的二进制代码,能够在满足国际用户多样需求的同时,优化开发资源,减轻支持负担,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