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分析:UBoot启动流程与汇编概念解析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51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Uboot,特别是针对s3c2410处理器的启动流程,并涉及到代码段、数据段的理解以及汇编语言中的跳转指令特性。" 在嵌入式系统中,Uboot作为Bootloader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初始化硬件并加载操作系统映像。文章以s3c2410处理器为例,讲解了Uboot的启动流程。在链接文件中,可以看到_start是执行的第一段代码,位于start.S文件内。链接器按照特定的规则将代码和数据组织成不同的段,如.text(代码段)、.rodata(只读数据段)、.data(已初始化数据段)、.bss(未初始化数据段)等。 启动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时钟初始化:这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确保系统能正确计时和同步。 2. 总线宽度配置: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可能需要调整总线宽度以适应不同的外设和内存接口。 3. NORFLASH操作:通常,Uboot包含对NORFLASH的操作代码,只需修改与目标设备相关的参数即可。 4. NANDFLASH支持:若需要支持NANDFLASH,需要添加相应的读写和初始化代码。 5. 移植过程:Uboot的移植需要按照其执行顺序,逐个函数检查和修改,以适应新的硬件平台。 汇编语言方面,文章提到了标签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在汇编代码中,标签如main实际上表示的是该行代码的地址。跳转指令如b、bl是相对地址跳转,这意味着它们计算的是目标标签相对于当前指令地址的偏移,而非绝对地址。这种设计允许代码在不同的内存位置加载时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所谓的“位置无关代码”(Position Independent Code, PIC)。位置无关代码使得代码可以在内存的任何位置装载,这对于共享库和某些安全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Uboot在启动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汇编语言中关于代码定位和跳转的基本原理。这有助于在实际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进行Bootloader的定制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