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结构歧义解析

需积分: 1 0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3 收藏 195KB PDF 举报
"Chapter_03_part_2-Ambiguity" 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的句法规则系统中的歧义问题,从人的理解和计算机处理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作者詹卫东通过各种例子展示了歧义在句法结构中的存在,并讨论了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些歧义。 首先,从人的角度来看,歧义主要体现在三种类型:attachment ambiguity(依附歧义),coordination ambiguity(并列歧义)和noun-phrase bracketing ambiguity(名词短语括号歧义)。例如,"I shot an elephant in my pajamas." 可能意味着“我穿着睡衣射杀了一头大象”,也可能意味着“我在射杀大象时穿着睡衣”。这些例子表明,语言理解依赖于上下文和语境来消除歧义。 其次,作者介绍了计算机处理歧义的视角,区分了显性歧义与隐性歧义,以及句子层(终端)歧义与结构层(模式)歧义。显性歧义是指歧义明显,如词汇的多义性;而隐性歧义则可能隐藏在句子结构中。同时,歧义格式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影响着解析难度,有些歧义结构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变得清晰,而有些则始终保持模糊。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歧义程度的量化分析,包括歧义格式的长度、可能结构树的数量等指标,这些都是自然语言处理中解决歧义问题的关键考虑因素。例如,"出租汽车"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租车的行为)或名词组合(出租车的种类),这涉及到了结构层次歧义、结构关系歧义和语义关系歧义。 文章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汉语中的一些典型歧义现象,如“张三谁都不认识”中的语义关系歧义,可以理解为张三不认识任何人,或者张三是谁都不认识的对象。还有“张三的笑话说不完”的结构层次歧义,可以是张三有无穷无尽的笑话,也可以是张三本人是个无尽的话题。 这个学习资料章节着重讲解了汉语句法结构歧义的本质和处理方法,对于理解语言的复杂性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学习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对语言歧义的理解和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