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2 收藏 694KB DOC 举报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 在《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中,谢希仁教授的讲解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和发展历程。本教程的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其中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包括: 1. 计算机网络的时延计算:传播时延是指数据信号在信道中传播所需的时间,计算公式为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是数据被发送到信道上的时间,计算公式为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则是传播时延、发送时延和可能存在的排队时延之和。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早期网络以主机为中心,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资源,支持批处理和分时系统下的交互式处理。 - 分组交换网: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结合,利用分组交换机进行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实现更高效的带宽利用。 - 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ISO提出的OSI/RM标准使得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相连接,提供七层协议框架,确保不同系统的互通。 - 高速计算机网络:随着技术进步,网络速度显著提升,引入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多媒体和智能网络等新技术。 3. 分组交换的要点: - 分组交换是一种中间节点存储并转发数据的方式,它结合了电路交换的连续信道占用和报文交换的灵活传输。 - 数据被分割为小段(分组),每个分组带有头部信息,用于路由选择和重组。 - 动态复用技术允许在同一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分组,提高线路利用率。 - 分组交换网络的优点包括高效(动态分配带宽)、灵活(每个节点独立选择路由)和迅速(较小的传输时延)。 本教程的课后习题解答提供了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机会,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概念和技术。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应对实际网络设计和问题解决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