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点分析法:适用范围与项目估算法

需积分: 49 2 下载量 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2.31MB PPT 举报
"FP(功能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软件规模度量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以数据和交互处理为核心的软件项目,如电子政务、银行、电信、办公自动化等。它不适用于数据处理复杂、创意性强或对性能有特殊要求的软件,如杀毒软件、网络游戏、航空航天软件、视频和图形处理软件。功能点分析法在项目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制定项目计划和估算项目范围时。与代码行数(LOC)相比,功能点估算法更注重用户需求,且不受开发技术的影响,可以在需求明确时提供较为准确的估算。功能点分析包括识别功能点类型、定义应用边界、计算未调整功能点、考虑调整因子等步骤。" 功能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软件功能的度量标准,旨在客观地评估软件的规模,从而为项目计划、成本估算和资源分配提供依据。这种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功能点用户组(IFPUG)推广并标准化,现已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软件规模度量方法。 功能点估算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帮助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早期对工作量、时间和资源进行相对精确的预测。与代码行数(LOC)估算法不同,功能点估算法不依赖于具体的编程语言或开发技术,而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来评估软件。因此,它可以跨越不同的开发环境和平台,为不同类型的项目提供一致性的度量。 功能点分析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功能点的类型:确定软件功能的主要类别,如输入、输出、内部逻辑文件、外部接口和用户界面。 2. 定义应用程序的边界和范围:利用UML的用例图等工具,明确系统边界,理解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3. 计算未调整的功能点数量:根据识别出的功能点类型,估算每个类型的数量。 4. 确定调整因子:考虑软件的复杂性和特定环境因素,如可重用性、用户界面复杂度等,对未调整的功能点进行修正。 5. 计算调整后的功能点数量:将调整因子应用于未调整的功能点,得出最终的功能点数量,这反映了软件的规模。 功能点估算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需求清晰且稳定的项目,因为随着项目进行,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最初的功能点估算需要进行调整。因此,进行周期性的功能点估算对于监控项目范围的变化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功能点分析还可以与其他度量方法结合,比如转换为代码行数,以适应不同的管理需求。同时,通过持续收集和分析功能点数据,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内部度量基准,进一步提高估算的精度。 功能点分析法是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帮助团队以用户为中心,科学、系统地估算项目规模,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