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层q-learning的大时滞不稳定对象控制:二自由度IMC-PID仿真分析

需积分: 50 11 下载量 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1.14MB PDF 举报
"该文档是关于一类不稳定大时滞过程的控制策略研究,主要探讨了基于两层q-learning算法的多智能体协作方法在仿真分析中的应用,特别是二自由度IMC-PID控制结构在处理这类问题上的优势。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展示了控制结构在不同模型匹配情况下的性能,证实了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大时滞不稳定对象的控制是一大挑战。常规的PID控制器往往难以应对这类系统,因为时滞会导致系统响应慢、稳定性差。Smith预估器虽能缓解时滞问题,但其鲁棒性不足,而IMC(内部模型控制)控制器虽然设计简单,但无法直接应用于不稳定过程。 本文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IMC-PID串级控制策略,内环采用IMC原理设计的经典反馈控制,目的是稳定不稳定对象并迅速消除主扰动。外环则设计为二自由度的内模控制结构,实现设定值响应的分离,使得控制器设计更加灵活。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不稳定大时滞过程的控制问题,同时保证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在仿真分析部分,通过Simulink工具,对过程“se ssG 20 1 1)(   ”进行了仿真。选取不同的模型参数,如β1=2.1,β2=75.0,模拟了对象模型准确和滞后20%的情况。结果显示,提出的控制结构在模型匹配时,设定值跟踪性能优秀,能在5秒内达到稳定,且无超调。对于大的输入干扰(如20s时幅值为-1的干扰),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扰动影响较小。对于40s时幅值为-0.1的输出扰动,尽管系统产生了较大波动,但仍能在5秒内恢复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此外,文档还提到了二自由度IMC-PID结构相对于单回路控制的优势,即内环的反馈回路增强了系统的抗扰动性能,扰动影响被减弱。这表明,通过多智能体的协作,尤其是基于两层q-learning算法的协调,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大时滞不稳定对象的控制问题。 总结来说,这篇研究揭示了二自由度IMC-PID控制结构在处理大时滞不稳定对象时的优越性,为工业过程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在控制性能和鲁棒性上都表现出色,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