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IEC9126软件质量模型详解与新标准更新

需积分: 11 3 下载量 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331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ISO/IEC在软件质量测试方面的新发展,特别是关于ISO/IEC 9126标准的更新。该标准是软件质量评估的重要框架,涉及软件质量的多个层面。 在ISO/IEC 9126的最新发展中,发布了9126系列的新标准,包括9126-1、9126-2、9126-3和9126-4。这些标准更新旨在更精确地定义和衡量软件质量。根据ISO/IEC 9126-1:2001,软件质量模型被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内部质量模型、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模型。其中,内部和外部质量各包含六个质量特性,而使用质量则包括四个质量属性。 软件质量是衡量软件产品满足明示和隐含需求的能力。隐含需求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虽未明确规定但却是实际所需的需求。软件质量不仅关乎技术性能,还包括用户满意度和预期的使用效果。ANSI/IEEE Std 729-1983和GB/T 11457-2006对软件质量给出了类似的定义,强调了软件满足规定和隐含需求的特性。 软件质量特性是描述和评估软件质量的属性集合,这些特性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子特性。质量模型是一种结构化框架,用于定义和量化这些特性,以支持质量需求的规范和评估。ISO/IEC 9126提出的三层质量模型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基本质量特性,这些特性可以被细化为更具体的子特性。 历史上,有McCall模型(1977年)和Boehm模型(1978年)等先驱模型,它们为理解软件质量奠定了基础。但随着软件工程的发展,ISO/IEC 9126模型成为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标准,它提供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质量评估方法。 在ISO/IEC 9126的最新版本中,内部质量模型关注软件的内在属性,如设计结构和编码规范;外部质量模型关注软件在运行时的行为表现;而使用质量模型则侧重于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的体验和满意度。这四个质量属性分别是满意度、有效性、生产率和安全性,它们直接反映了用户与软件交互的效果。 总结来说,ISO/IEC在软件质量测试方面的最新进展强调了质量模型的系统化和精细化,这有助于软件开发者、测试人员和质量保证团队更准确地理解和度量软件产品的整体质量,从而提升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和最终产品的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