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图谱的融合:机会与挑战

需积分: 5 3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14 1 收藏 6.18MB PDF 举报
"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结合在当前AI领域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份资料讨论了从早期的ELIZA到现代的大语言模型(LLM)和知识图谱(KG)的发展,强调了知识表示的不同形式,包括显式知识、非结构化知识和结构化知识。随着技术的进步,参数化知识逐渐成为关注点,但并非所有此类知识都能转化为显式形式。同时,提出了结合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的可能性,以实现更全面和智能的知识表示和应用。" 本文探讨了知识表示的历史演变,从1960年代的ELIZA,一个早期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到21世纪初的RDF/OWL(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Web Ontology Language),再到2010年代的知识图谱和2020年代的大语言模型。这些发展反映了我们对知识表示的理解和能力的不断进步。 显式知识通常指的是可以通过结构化方式表达的知识,如RDF/OWL中的概念和关系,而知识图谱则是一种有效存储和组织这种结构化知识的方式。非结构化知识,如文本、图片和视频,包含了大量未编码的信息,虽然难以直接处理,但在大数据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大语言模型,如BERT、GPT系列,通过参数化学习,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处理非结构化知识,但它们并不擅长处理逻辑和结构化的信息。 参数化知识代表了大语言模型学到的模式和规则,这些知识虽然可以处理某些任务,如情感分析或事实问答,但并非所有参数化知识都能被明确定义或转化为显式知识。例如,大语言模型可以判断句子的情感极性,却可能无法准确提供“谁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这样的具体事实,这就需要知识图谱来补充。 为了克服单一知识表示方法的局限性,将知识图谱与大语言模型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混合的知识表示方法旨在利用两者的优势,让模型既能理解复杂的语义结构,又能处理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从而实现更高效、准确的智能系统。 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结合旨在提升AI系统的智能水平,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推理和生成人类语言,同时也处理和利用各种类型的知识,以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任务和挑战。这在自然语言处理、问答系统、推荐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3-11-1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