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SPI模式解析与应用

需积分: 26 15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1.8MB PDF 举报
"STM32-SPI工作原理详解" STM32微控制器系列包含集成的SPI(串行外围接口)外设,这是一种高速、同步、串行通信接口,广泛用于连接各种外设,如传感器、存储器和显示模块。SPI工作原理基于主从架构,其中一方作为主机控制通信,另一方作为从机响应主机的命令。 SPI协议通过四个基本的信号线进行通信:MOSI(主输出从输入)、MISO(主输入从输出)、SCK(时钟)和NSS(片选)。SPI的通信模式由两个参数定义:CPOL(时钟极性)和CPHA(时钟相位),它们组合起来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表25-1列出了这四种模式的详细区别,主要在于时钟的空闲状态和数据采样的时刻。 在STM32中,SPI外设支持所有四种模式,并且数据帧长度可配置为8位或16位。数据可以设置为MSB(最高有效位)先行或LSB(最低有效位)先行。此外,STM32的SPI外设还提供了双线全双工、双线单向和单线模式。双线全双工模式是最常用的,允许双向同时数据传输。双线单向模式只在一个方向上传输数据,提高速度,而单线模式则减少了硬件需求但可能影响传输速率。 STM32F103型号的SPI外设能够支持的最高SCK时钟频率为fpclk的一半,对于STM32F103,fpclk1为72MHz,fpclk2为36MHz。这意味着SPI通信速度可以达到最高36Mbps(对于SPI1,由于其在APB2总线上,因此速度受限于36Mbps)。 STM32的SPI外设连接到特定的GPIO引脚,这些引脚需要正确配置才能进行SPI通信。表25-2给出了STM32F10x系列SPI引脚的分配,包括NSS、SCK、MISO和MOSI。这些引脚的复用功能应参照《STM32F10x规格书》进行详细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正确配置SPI模式、时钟频率、数据格式和GPIO引脚是实现有效SPI通信的关键。理解STM32的SPI架构和工作原理对于开发基于STM32的SPI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