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秒脉冲激光下低功率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相变机制

0 下载量 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804KB PDF 举报
低功率密度激光合成金刚石的相变机理是一项前沿的材料科学研究,由孙景、雷贻文等人在天津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合作进行。他们的研究旨在通过创新工艺,提高激光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效率。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高功率密度的纳秒脉冲激光,这导致激光与石墨靶的接触时间短暂,合成效率不高。然而,该团队首次提出采用低至106 W·cm-2的功率密度和长脉宽(毫秒级)的激光,这样可以增加激光与石墨颗粒的交互时间,从而在循环水介质中实现更稳定的合成过程。 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他们发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主要由球形单晶体和五重孪晶结构构成,平均颗粒尺寸约为5纳米。这种新工艺的关键在于,尽管较低的功率密度不会引发碳等离子体的产生,而是使石墨颗粒熔融形成液态碳。当激光脉冲停止时,这些液态碳迅速冷却,形成金刚石晶核并快速生长,最终得到纳米级的金刚石。 相变机制是这样的:激光脉冲照射下,石墨颗粒吸收能量迅速升温至熔融状态;随后,当激光脉冲停止,碳液滴在极短时间内冷却结晶,形成了金刚石。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合成效率,因为激光与石墨的持续接触提高了转化率,并且产生的纳米金刚石颗粒更易于收集和应用。 这一研究对于推动纳米金刚石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金属镀层、润滑油、磁性记录系统以及医学领域,由于其独特的性能,激光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项首发论文不仅提供了新的合成途径,还可能引领未来激光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