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营孜煤矿D-InSAR技术下的地面沉陷深度及监测效果

1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525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基于D-InSAR技术的钱营孜煤矿地面沉陷监测研究》由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布,由闫建伟、汪云甲和陈国良合作完成。他们利用先进的D-InSAR(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针对钱营孜煤矿开展了一项实地地面沉陷监测工作。这项研究特别选择了两景L波段的ALOS PALSAR(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 - Phased Array L-band SAR)影像,采用"两轨法"进行数据处理,旨在准确捕捉地表的微小变形。 D-InSAR技术是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雷达图像,通过干涉分析来检测地表的变化,尤其适用于大规模、长期的地壳运动监测,如地面沉降。在2010年1月13日至2月28日期间,研究团队成功获取了钱营孜煤矿开采区域的地面沉陷信息,重点关注了开采活动引发的核心沉陷区。 论文结果显示,该期间核心沉陷区的沉降量显著,最大达到了48厘米,这一数值与同期地面监测站的水准测量数据相吻合,验证了D-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的高精度和可靠性。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煤矿开采对地表影响的实证数据,还展示了D-InSAR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方面。 该研究的资助来自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现了科研人员对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持续探索的热情,以及对煤炭资源开采可持续性的关注。论文的关键词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D-InSAR、地表沉降、沉陷监测以及两轨法,这些都是深入理解文章核心内容的关键术语。 总结来说,本文通过对钱营孜煤矿的D-InSAR监测,不仅提供了关于沉降数据的定量分析,也为同类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参考。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确保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安全,以及预防和减轻地面沉陷带来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