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断控制方式解析

需积分: 32 23 下载量 1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5.83MB PPT 举报
"中断控制方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荷琴第4版ppt课件"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中断控制方式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系统与外设交互的方法。这种控制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当外部设备需要CPU服务时,会通过中断请求向CPU发出信号,CPU在处理完当前任务后,再响应这个请求去服务外设。服务完成后,或者外设不需要CPU时,CPU可以继续执行自己的程序,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实时性。然而,中断控制方式也存在缺点,即编程相对复杂,需要专门的中断控制电路,使得硬件结构变得复杂。 中断控制方式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 CPU效率高:因为CPU不是一直等待外设,而是在需要时才参与交互,从而能更高效地执行其他任务。 2. 实时性好: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系统,中断机制可以及时处理外部事件,保证系统的实时响应。 3. 速度快:中断机制允许快速切换上下文,快速响应外设请求。 缺点: 1. 程序编制复杂:使用中断需要编写中断处理程序,这增加了软件开发的难度。 2. 硬件电路复杂:为了实现中断功能,需要额外的中断控制电路,增加了硬件设计的复杂性。 在微机的发展历程中,从早期的电子管到现在的微处理器,性能不断提升,如Intel的CPU发展,从4004到 Pentium,再到Itanium,字长、晶体管数量、时钟频率和处理速度都有显著提升,遵循着摩尔定律,即集成度每18-24个月翻一番,性能随之提高。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计算能力上,还体现在对中断等控制机制的支持上,使得微机能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并发操作和实时任务。 微型计算机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内存(RAM和ROM)、I/O设备以及I/O接口。CPU通过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与外部设备通信。常见的接口芯片如8255、8250、8251用于实现不同类型的输入输出功能,而8253和8259则用作定时器和中断控制器,帮助管理中断请求和响应。 中断控制方式是微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协调CPU与外设之间的交互、提高系统效率和实时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中断处理机制也在不断优化,以适应更多样化和复杂的系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