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从起源到发展与应用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4 收藏 17.79MB PDF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深入探讨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从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到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阶段的技术革新。本教材首先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自1946年ENIAC的诞生起,历经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和集成电路计算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显著的进步,例如: 1.1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 第一代(1946-1958年)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特点是体积大、运算速度慢(数千次/秒至数万次/秒)、成本高昂、可靠性低和内存容量有限。这些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科研,如ENIAC和IBM 650、IBM 709等。 - 第二代(1959-1964年)进入晶体管时代,存储器升级为磁芯,外存使用磁带和磁盘,引入了操作系统和高级编程语言,如FORTRAN、COBOL、ALGOL,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如IBM 7090和CDC 7600。 - 第三代(1965-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出现,显著提升了性能,大规模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独立元件,半导体存储器替代磁芯,外存继续依赖磁盘,操作系统的成熟和完善,以及高级语言的增加和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 教材还涵盖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这对于理解计算机如何处理和存储信息至关重要。此外,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产业及其产品等内容也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和重要角色。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能理解其技术演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为未来可能涉及的编程、信息技术管理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