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1编程:理解data、bdata、idata、pdata、xdata和code存储类别及其指针应用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65K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在嵌入式系统编程中常见的存储类别,包括data, bdata, idata, pdata, xdata以及code,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存储区域。这些存储类型在8051或类似单片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用于优化内存管理、性能和访问权限。 1. 存储类型与存储区的关系: - data: 通常指的是片内RAM的可寻址区域,用于存放数据和普通变量。 - bdata: 专门针对位寻址的片内RAM,常用于存储位操作相关的数据。 - idata: 可寻址的片内RAM,提供对整个内部RAM的访问能力。 - pdata: 分页寻址的片外RAM,通过 MOVX 指令操作,每页256字节。 - xdata: 外部RAM的可寻址区域,适用于需要大容量存储但不经常访问的数据。 - code: 专门用于程序存储区,64k地址范围内,使用 MOVC 指令访问。 2. 指针类型的存储区关系: 在C51中,声明指针变量时,存储类型会影响指针本身的存储位置及其指向的区域。例如: - `ucharxdata* datapstr;` 这里,`ucharxdata`表示指针变量本身存储在内RAM中,而`*`后的`data`关键字确保了它指向的xdata区域。 3. 实际应用举例: - `ucharxdata tmp[10];` 定义了一个数组,将在外RAM区开辟10个字节的空间,地址范围为0x0000-0x0009。 - 当试图将`uchardata* datapstr;`中的`pstr = tmp;`时,需要注意这种赋值方式有潜在的错误。因为`datapstr`实际上存储在内RAM,而`tmp`在外RAM,直接赋值会导致指针无法正确访问外部RAM的内存。 理解这些存储类型及其对应的存储区域对嵌入式编程至关重要,有助于编写高效、健壮的代码,并避免潜在的运行时错误。程序员在声明和操作变量时,需要根据变量的特性和程序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存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