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信息情感理论:认知情感交互的新假说

需积分: 11 0 下载量 1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590KB PDF 举报
"全信息情感理论―――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假说 (2013年) - 工程技术 论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全信息情感理论,这是一种认知情感交互机理的新假说,由浦江在2013年提出。该理论深入研究了人类心智活动的核心机制,即需求、认知与情感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构建这一理论时,作者整合了多种现有理论,包括全信息理论、情绪动机-信息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以及PAD三维情绪模型。 全信息理论在此基础上被引用来解释信息处理过程,它关注的是主体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情绪动机-信息理论则强调了情绪在信息处理中的角色,指出情绪可以作为信息处理的动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经典理论,它将人的需求分为多个层次,这些需求的满足与否影响着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行为。PAD三维情绪模型则提供了一个描述情绪状态的框架,包括激动(Pleasure)、激活(Arousal)和主导(Dominance)三个维度。 在全信息情感理论中,浦江定义了四个关键概念:先验信息和情绪(主体在获取新信息前的状态)、后验信息和情绪(获取信息后形成的认知和感受)、实得信息和情绪(实际接收的信息对情绪的影响)以及期望信息和情绪(对未得到的信息产生的期望和反应)。通过这些定义,他分析了信息如何影响认知,以及认知如何引发和改变情绪的过程。 进一步,浦江建立了信息-情绪交互机理模型,这个模型揭示了信息处理和情绪生成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导出了信息情绪交互定理,这一定理可能描述了信息如何在个体的思维过程中引发或改变情绪,以及情绪如何反过来影响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全信息情感理论的构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新,还包括一个基础和框架体系的建立。这个框架为理解和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交互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深入地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特别是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以及情感计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全信息理论;情绪动机-信息理论;PAD三维情绪模型;全信息情感理论;认知情感交互机理 通过这一理论,研究者和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人机交互系统,使其能够更自然地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的可用性。同时,全信息情感理论也为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促进了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