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设想:A.C.克拉克与地球外无线电中继的开创

需积分: 12 1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5KB PDF 举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探讨地球外中继通信历史的文献,编者按部分介绍了中继通信的概念,即通过接力方式延长通信距离,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雷达技师A.C.克拉克于1945年提出,并在他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中阐述了使用人造星体作为无线电中继的可能性。克拉克的设想在仅仅十几年后得以实现,1957年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开启了全球通信的新篇章。 早期的尝试始于1957年的“斯普特尼克1号”,尽管其发射功率低,仅1瓦,且不具备接收功能,但它的发射标志着人类首次成功发送和接收来自太空的声音。随后的1958年,美国的通信试验卫星搭载了磁带录音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圣诞致辞通过卫星广播,虽然听众范围有限,但它象征着科技进步对全球通讯的潜在影响。 卫星通信中继的关键要素包括双向通信能力(既能发送也能接收)和持久的能量供应。由于早期卫星的局限性,如无接收机和依赖电池供电,使得通信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航空航天局启动了“回声”计划,旨在设计并发射具备双向通信功能的卫星,以克服电离层反射的挑战,为远距离和持续的通信提供了可能。 地球大气外层的电离层对于短波通信至关重要,它充当了天然的反射镜,使得信号能够跨越广阔的距离。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卫星的电力供应得到改善,这极大地推动了中继通信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即时通信成为现实。 《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书详细讲述了地球外中继通信从理论设想到实践应用的历史演变,以及其中的技术突破和里程碑事件,展现了人类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打破地理限制,实现全球的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