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底盘技术解析:运动学模型与性能指标

需积分: 5 3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1 收藏 2.61MB PPTX 举报
"该资源是《机器人SLAM导航:核心技术与实战》一书中的第六章——机器人底盘的相关PPT资料,作者为张虎,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底盘运动学模型、底盘性能指标以及典型机器人底盘的搭建方法。资料提供下载链接:www.xiihoo.com" 在这一章中,主要探讨了机器人底盘的关键技术和理论: 1. 底盘运动学模型: - 两轮差速模型是讨论的重点,它被用来表示二维空间中的刚体运动速度。通过前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的分析,理解如何通过轮子的旋转来驱动机器人的移动。 - 前向运动学涉及到如何从电机转速推算出机器人的线性速度和角速度,即上下相减微分。 - 逆向运动学则涉及如何根据目标速度来计算电机的转速,这需要考虑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包括静摩擦、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 - 轮胎与地面是否发生滑动也是分析的重要部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运动控制的精度。 2. 底盘性能指标: - 底盘性能的评估通常包括稳定性、灵活性、速度控制精度、转弯半径、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 - 这些指标对于机器人的导航和定位至关重要,它们决定了机器人能否在各种环境中高效且准确地移动。 3. 典型机器人底盘搭建: - 本章可能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底盘设计,如两轮差速驱动、全向移动平台等,以及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和构建合适的底盘结构。 - 可能会涉及底盘组件的选择,如电机、编码器、控制器等,并讲解如何集成这些组件以实现有效的运动控制。 4. 轮式里程计的概念: - 里程计是机器人定位和导航中的重要组件,但不等同于编码器或电机控制主板,而是一种算法结果。 - 轮式里程计基于编码器数据,结合底盘运动学模型和航迹推演算法,计算出实时的位姿信息。 - 它提供的位姿是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机器人运动的轨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理解机器人底盘的设计原理,掌握如何建立和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为后续章节的SLAM(同时定位与建图)和自主导航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