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起源、特点与应用概述

需积分: 0 7 下载量 1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5-01-08 收藏 356KB PPT 举报
《C程序设计 第3版 谭浩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由谭浩强教授编写。该书主要针对C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适合初学者入门和进阶学习。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C语言作为一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高级编程语言,起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贝尔实验室。B语言(BCPL)是其前身,由D.M. Ritchie在1973年改进,形成了C语言,主要是为了克服B语言过于简单且数据类型管理不足的问题。C语言最初仅限于贝尔实验室内部使用,但随着1975年UNIX第6版的发布,C语言因其优点如高效和易移植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1977年的《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进一步推动了C语言的普及,使得它能够在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上运行,与UNIX系统的开发相互促进。1978年,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合作撰写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成为了C语言的经典教材,被尊称为标准C。自此以后,C语言逐渐超越了其UNIX环境的依赖,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系统,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 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为了规范C语言的发展和扩展,制定了ANSIC标准,这个标准极大地丰富了C语言的功能。随后,K&R修订了他们的著作以适应新的标准。1987年和1990年,ANSI发布了87ANSIC和ISO9899—1990标准,进一步确立了C语言的官方地位,使之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 总结来说,第一章节通过讲述C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其演变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特性。这对于理解C语言的基础概念和学习过程至关重要,也是后续章节深入探讨C语言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内容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