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Linux内核编译与系统调用实验报告(含代码与截图)》

需积分: 9 6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2-01 收藏 1.79MB DOC 举报
本次实验报告主要涉及的内容为: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linux实验报告1。实验包括代码和截图,并且涵盖了《linux操作系统》的相关实验内容。报告的年级、专业、班级、姓名以及实验题目均有明确标注。 实验的时间是在2014年4月16日,在A区主教学楼的0414实验地点进行的。实验成绩的性质是验证性的。评价教师对实验过程、源程序、程序结构、实验结果、语法语义的正确性以及报告规范性都进行了评价,并且有一栏是其他,可以填写其他方面的评价内容。 实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掌握linux内核编译过程,第二是掌握fork()和clone()创建进程的方法。实验项目内容包括了Linux内核编译和使用fork()和clone()创建进程。在使用fork()和clone()创建进程的实验中,需要列出子进程和父进程的进程号、进程名以及进程状态等信息。 实验过程或算法方面,首先介绍了内核的编译过程,并解释了为何要重新编译内核。Linux作为自由软件,由于广大爱好者的支持,内核版本不断更新。新的内核修正了旧内核的bug,并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这些新特性,或者根据自己的系统需求定制一个更高效、更稳定的内核,就需要重新编译内核。 最后,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可以熟悉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并掌握了使用fork()和clone()创建进程的方法。这些实验内容对于深入理解Linux操作系统和进程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学生们不仅展现了实验的结果,还培养了报告撰写的规范性和记录实验过程的能力。实验报告的结果也被评价教师进行了评分,评分综合涵盖了算法、实验过程、源程序、实验内容的正确性,程序结构、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语法、语义的正确性和报告的规范性。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对于Linux内核编译和进程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同时,实验报告的撰写也促使学生们提高了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而言之,本次实验报告的内容详实,结构清晰,能够满足指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