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福勒的《分析模式》:可重用对象模型解析

2星 需积分: 50 54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2 收藏 3.03MB PDF 举报
"《分析模式》是Martin Fowler的一本关于设计模式的重要著作,主要探讨了在软件分析和设计中可重用对象模型的概念。这本书对于架构师和其他IT专业人士理解并应用设计模式有极大的帮助。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模式,包括责任模式、观察和测量模式、动态属性知识层等内容,旨在提高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正文: 1.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软件设计的基础,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问题域的关键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Fowler指出,一个清晰的概念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业务需求,从而创建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系统。 2. 模式的世界 模式源于建筑大师亚历山大·克里斯托弗的工作,他将可重复使用的建筑元素抽象为模式。在软件领域,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工具,用于描述和交流常见的设计解决方案。模式通常以特定的格式描述,包括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以适应不同抽象级别的读者。 3. 本书中的模式 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模式,如责任模式、观察和测量模式等,它们不仅包含具体的建模样例,还讨论了模式的来源和如何跨域应用。这些模式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更灵活、可扩展的系统。 4. 责任模式 责任模式关注于组织和个体在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例如,Party模式定义了实体和个人的概念,而Accountability模式则关注责任分配。此外,还讨论了知识层和操作层的分离,以实现更好的职责划分和系统解耦。 5. 观察和测量模式 这一部分讲述了如何在系统中处理观测数据和度量。Quantity模式描述了数值的表示,ConversionRatio模式处理单位转换,Measurement模式则涉及度量值的存储和计算。这些模式有助于构建精确且灵活的数据处理机制。 6. 动态属性知识层 Flexible Dynamic Property和Dynamic Property Knowledgelevel探讨了如何处理随时间变化的属性,以及如何在系统中灵活地管理这类属性的知识,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7. Party与组织层次 Party模式是关于个人和组织的建模,而组织层次则深入到组织结构的设计,包括不同级别的处理,这有助于构建复杂组织结构的模型。 总结,《分析模式》一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利用模式来创建强大的、适应性强的软件系统,是软件架构师和设计师的宝贵参考资料,提供了许多可以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设计思路和实践。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模式,开发者能够提升软件的复用性,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系统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