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决策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实例

需积分: 33 0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1.64MB PPT 举报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系统化决策分析方法,由T.L. 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旨在帮助解决复杂决策问题,尤其在面临多种标准和选项时提供一个层次化的评估框架。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模拟人类在面对决策时的思考过程,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来组织问题。 在对总目标的权值计算中,层次分析法首先定义了一个问题的层次结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或指标层)和方案层。例如,购买钢笔的问题中,目标层可能是选择最好的钢笔,准则层则包括质量、颜色、价格、外形和实用性等,方案层则是具体的钢笔选项。决策者为每个准则分配一个相对的重要性权重,这些权重反映了它们在总目标中的影响力。 对于决策层对总目标的权向量,比如例1中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者会给每个准则(如景色、费用、居住条件等)分配一个分数,然后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出每个方案(如苏州、杭州、桂林)的整体得分。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即判断每个准则的相对权重是否满足一致性比率(如Saaty's Consistency Ratio CR),通常要求CR小于或等于0.1。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明确问题的关键层和子层,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确定层次间的权重**:为上层要素赋予对下层要素的影响程度,这通常是通过专家判断或问卷调查来完成的。 3. **构造判断矩阵**:将每个准则与下一级的备选方案形成一对一对的比较,形成定量的权重矩阵。 4. **计算特征根和一致性比率**: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一致性指标,检查权重的一致性。 5. **层次排序**:基于权重矩阵对每一层的元素进行排序。 6. **决策结果**:基于排序后的结果,做出最终的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广泛,不仅限于购物、旅游选择,还可以用于科研课题的选择、职业规划、项目优先级排序等多方面。它通过系统地整合不同层次的信息,为复杂的决策过程提供科学的支持,提高了决策的客观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