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码结构链接详解:模式2规范与一致性
需积分: 41 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2.46MB PDF 举报
《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6版》中,章节9.1着重讨论了二维码(QR码)的基本原则,特别是QR码的结构链接机制。该机制允许将多个QR码符号组合成一个结构化的链接,通过特定的标头和编码方式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首先,每个结构链接的QR码符号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组织,其中结构链接模式指示符(0011)被放置在第一个符号字符的高位。接着,两个结构链接码字紧跟其后,分别位于四个低位、第二个字符的八位和第三个字符的四位高位。第一个码字作为符号序列指示符,而第二个码字则作为奇偶校验数据,用于确认所有扫描到的符号属于同一结构链接信息。
符号数据码字随后出现,如果使用的是ECI(Extended Channel Interpretation,扩展通道解释)模式而非默认模式,会在数据流中增加额外的编码信息。QR码的标准规定了模式2符号的详细特征,包括数据字符编码、尺寸、纠错规则、参考译码算法和符号质量要求。对于模式1,它有自己特有的扩展图形(ExtensionPattern),并非用于表示数据而是有特定功能。
一致性方面,本标准强调QR码符号和相应的设备必须遵循模式2或模式1的规定,其中模式2推荐用于新的开放系统应用。标准引用了多个国际和日本的相关标准,如ISO/IEC 15424(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EN 1556(条码术语)、JIS等,以确保技术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术语和定义部分详细列出了关键概念,如校正图形(AlignmentPattern)用于定位和同步图像,字符计数指示符(CharacterCountIndicator)指示数据串长度,ECI指示符指定了特定任务,编码区域(encoding region)用于数据编码,而ECI扩展则允许非默认字符集的解释,以及模式1中的扩展图形。
这一章节深入探讨了QR码在信息传递中的组织结构和编码策略,对于理解和使用这种高效的数据承载工具至关重要。同时,标准的严谨性也确保了全球范围内二维码应用的可靠性和标准化。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05 浏览量
2013-04-10 上传
315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688 浏览量
244 浏览量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66bdbfacce6e4ca6b716f0abdf8acb6a_weixin_26729841.jpg!1)
杨_明
- 粉丝: 80
最新资源
- Visual C++开发的MAPGIS浏览器:功能与价值
- ASP.NET 2.0 入门教程:技术发展与经典解析
- Oracle8i/9i数据库基础教程:SQL*PLUS与PL/SQL详解
- S3C44B0X IIC接口详解:发展历程与功能应用
- Visual Studio 2005 Tools for Office Professional Edition
- Visual Studio Tools for Office 开发指南
- Microsoft技巧:打造优化、高效、无错的C程序
- VSTO安装与部署指南
- Empirix OneSight技术白皮书V5.1版权指南
- ODBC连接达梦数据库:Visual C++实例与配置指南
- Oracle数据库程序包详解及优势
- Java消息服务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 Oracle9i在HP-UX上的安装与双机集群配置指南
- Eclipse中配置与使用JUnit进行单元测试的教程
- .NET 2.0 PetShop深度解析:最佳实践与技术亮点
- C语言实现的内部排序:插入、交换与归并算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