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传输模式ATM: OSI七层协议详解
需积分: 10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1
收藏 329KB PPT 举报
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在90年代早期为内部传输设计的高效网络技术,主要用于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络,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它基于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协议模型,尽管TCP/IP也广泛使用,但ATM更侧重于实时性和服务质量。
在OSI七层模型中,ATM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第三层的网络层。ATM的核心是它的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VC)概念,其中永久虚电路(PVC)和虚电路连接(SVC)是两种不同的连接类型。PVC提供了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类似于电话系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而SVC则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连接,支持多路复用,适合突发的数据传输需求。
ATM的基本单元是信元(Cell),每个信元具有固定大小,便于网络设备进行快速处理。信元封装了OSI七层协议中的控制信息,如地址信息、错误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路由控制等,实现了封装化的过程。这种设计确保了不同层级之间的透明通信,即上层协议无需了解底层实现细节,只需关注服务的使用。
分段与重组是协议设计中的关键环节,ATM协议规定了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范围,并在必要时进行数据分段。当数据到达目的地后,这些分段会被重新组装,这符合OSI模型中对等实体间进行透明通信的原则。
接口和服务在ATM中起着桥梁作用。接口定义了相邻层级之间的交互规则和协议操作,例如VC的建立、维护和拆除;服务则是从下层向上层提供的功能,如数据传输、错误处理和路由决策。通过这些接口和服务,ATM网络能够有效地管理流量、保证服务质量,并支持多种类型的网络应用。
异步传输模式ATM是OSI七层协议的一个实例,它利用虚电路的概念、固定大小的信元以及明确的接口和服务划分,实现了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尤其适合那些对延迟、带宽和服务质量有高要求的场景。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IP网络的普及,ATM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但其原理和设计思想对现代网络架构仍有启示意义。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10-03-09 上传
2021-10-08 上传
2024-01-24 上传
2022-07-14 上传
2021-10-12 上传
2023-06-12 上传
杜浩明
- 粉丝: 14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MATLAB实现小波阈值去噪:Visushrink硬软算法对比
- 易语言实现画板图像缩放功能教程
- 大模型推荐系统: 优化算法与模型压缩技术
- Stancy: 静态文件驱动的简单RESTful API与前端框架集成
- 掌握Java全文搜索:深入Apache Lucene开源系统
- 19计应19田超的Python7-1试题整理
- 易语言实现多线程网络时间同步源码解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学习与实践指南
- 掌握Markdown:从基础到高级技巧解析
- JS-PizzaStore: JS应用程序模拟披萨递送服务
- CAMV开源XML编辑器:编辑、验证、设计及架构工具集
- 医学免疫学情景化自动生成考题系统
- 易语言实现多语言界面编程教程
- MATLAB实现16种回归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 ***内容构建指南:深入HTML与LaTeX
- Python实现维基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据抓取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