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簇匹配追踪算法:解决稀疏表示计算复杂度问题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1.99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簇快速匹配追踪算法,用于解决稀疏表示中匹配追踪算法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算法基于冗余字典的原子相关性,通过簇化来减少计算量,利用LVQ神经网络的快速学习特性优化选择过程,从而在保持逼近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稀疏分解速度。”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在稀疏表示领域内,针对匹配追踪算法(Matching Pursuit, MP)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原子簇快速匹配追踪算法。传统的匹配追踪算法在处理高维度和大规模数据时,由于需要逐个搜索最优原子,其计算复杂度较高,导致运行时间过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引入了原子簇的概念。 首先,该算法通过分析冗余字典中相邻迭代过程中的匹配原子之间的相关性,将原子进行聚类,形成多个多原子集合,即原子簇。这一步骤有助于减少原子间的无谓比较,降低了整体的计算负担。 其次,利用 LVQ(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神经网络的快速学习特性,在每次迭代时从原子簇中高效地选取目标簇。LVQ 神经网络以其在分类和聚类任务中的高效性,能够快速找到最接近当前信号结构的原子簇。 最后,算法在已选定的目标簇中选择少数几个原子,这些原子能最好地匹配信号的结构,进行信号的稀疏逼近。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匹配追踪算法的逼近性能,又显著提高了分解速度。 通过一维稀疏信号的仿真实验,论文对比了新算法与传统匹配追踪算法的表现。实验结果证明,虽然两者的逼近性能相当,但原子簇快速匹配追踪算法的稀疏分解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这篇研究工作由崔现军、赵歆波、林增刚和张艳宁等人完成,他们分别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和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的支持,并且展示了在语音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