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minicom配置详解与开发环境搭建

需积分: 17 6 下载量 1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889KB PDF 举报
"这篇文档是关于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特别是讲解了如何配置minicom用于串口通信,并提到了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构建,这是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文档出自《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开发标准教程》,由华清远见教育集团旗下的嵌入式学院提供。" 在嵌入式Linux开发中,minicom是一款常用的串口通信工具,用于设备调试和数据传输。配置minicom主要包括两个步骤:设置串口号和调整通信参数。在图5.9中,我们看到minicom中“ttyS0”对应的是Windows中的“COM1”,而“ttyS1”对应“COM2”。这表明minicom使用的是Linux下的串行端口命名规则,而Windows则采用了自己的命名方式。 接下来的配置中,开发者需要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和停止位。如图5.10所示,通过输入相应的字母可以完成这些设置。波特率通常有多种选择,例如9600、19200、38400等,数据位常见的是5、6、7、8位,停止位一般为1或2位。配置完成后,确认这些参数与实际需求相符,可以通过图5.11所示的配置信息进行比对。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是整个开发流程的关键环节。首先,搭建交叉编译环境是必要的,因为目标硬件与开发主机通常使用不同的处理器架构,因此需要在主机上使用交叉编译器来生成适用于目标硬件的代码。在第5章中提到,交叉编译器的安装通常涉及binutils、gcc和glibc等多个组件。binutils提供了一系列辅助工具,gcc用于生成交叉编译器,特别是arm-linux-gcc这样的工具,它能编译Linux内核,但若要编译用户程序,还需要glibc提供的标准库支持。 整个过程可能因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内核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选择合适且稳定的交叉编译器至关重要。在实际开发中,可能还需要配置其他服务,比如TFTP和NFS服务,它们常用于远程加载和调试固件。此外,编译Linux内核和构建根文件系统也是嵌入式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有助于理解内核代码结构和Bootloader的工作原理,特别是U-Boot的移植。 本文档提供的教程覆盖了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的多个方面,从minicom的配置到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开发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