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介质纵向弥散度计算方法比较与适用性分析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37KB PDF 举报
"数值模拟中非均质介质纵向弥散度两种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探析 (2010年),作者:张嘉、王明玉、张雷"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地下水溶质迁移数值模拟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计算非均质介质中的纵向弥散度。非均质介质是指地下水流速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地质结构,这种不均匀性会直接影响溶质的扩散行为。文中提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弥散面积法和线性图解法。 弥散面积法是通过计算流体在不同速度区域间的接触面积来估算弥散度的,这种方法考虑了流速的空间差异,能够反映出介质的非均质特性。而线性图解法则基于线性扩散理论,通过解析解的方式来估算纵向弥散度,适用于较简单的流场条件。 在实验中,作者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质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他们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在不同水力梯度(流速变化率)、点源浓度、网格分辨率以及非均质性条件下的表现。研究发现,无论是弥散面积法还是线性图解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计算出非均质介质中由于流速差异引起的纵向弥散度。 然而,当面对不同的水力梯度和网格分辨率时,线性图解法显得更为适宜。线性法在处理复杂流场变化和网格细化带来的数值弥散问题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数值弥散是指在数值模拟中,由于离散化过程引入的误差,可能导致扩散效果被人为放大或缩小。在本文的研究中,它被识别为影响模拟计算纵向弥散度变化的关键因素。 此外,两种方法对不同点源浓度和非均质性的适应性都较好,这意味着它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地下水流动和溶质迁移条件来决定。 该研究为地下水污染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纵向弥散度计算方法,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和管理地下水环境中的溶质迁移过程。同时,这项工作也强调了在数值模拟中控制网格分辨率和理解数值弥散对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对于从事地下水环境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专业人员来说,这些发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