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网络、层次与应用详解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8 收藏 1.79MB PPTX 举报
第二章探讨的是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该章节详细介绍了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可操作的电子政务运行框架。首先,从物理结构上,电子政务通常包含两个重要的网络平台:政府内网和政府外网。内网主要服务于政府内部公务员的工作和政府间的交互,如协同办公、公务邮件等,而外网则面向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诸如市民服务、网上办事等公共服务。 政府内网和外网之间可能存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物理隔离确保了公共网络与政务专网在物理层面完全隔绝,没有信息共享,而逻辑隔离则是指网络虽然物理上连接,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逻辑上的独立,确保数据安全。网络隔离的目的是保护不同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交换。 电子政务系统层次结构清晰,主要包括网络层、硬件设施层、信息资源管理层、应用业务层和应用服务支撑层。网络层是基础,负责通信和系统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硬件设施层是底层支撑,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基础环境。信息资源管理层负责对各类数据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是数据访问的核心。 应用业务层包含了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政务应用,如G2G(政府对政府)、G2B(政府对企业)、G2C(政府对公民)和G2E(政府对公众)模式下的服务,以及协同工作和决策支持系统。这一层是电子政务服务的具体实施者。 应用服务支撑层,即信息交换层,通过工作流引擎和电子政务中间件平台实现数据和服务的标准化和统一,确保不同应用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信息流畅。工作流引擎驱动数据在各个应用间流动,促进工作效率。 最后,电子政务还涉及到面向政务领域的应用框架,这是一种可定制的半成品,能够快速生成并扩展特定的政务应用,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这种框架,电子政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了提升。 总结来说,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强调了网络安全性、数据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是实现数字化政府转型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