锶铁氧体复合材料吸波特性研究及应用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207KB PDF 举报
"本文研究了锶铁氧体基复合材料在8~18GHz频段的吸波特性,通过掺入不同类型的吸收介质,探讨了复合材料的损耗机理。实验中,作者采用了银铁氧体、铁砂和混合稀土氧化物作为基础材料,添加了如NiZn、LiZn铁氧体和BaTi03等吸收介质,以优化吸波性能。" 文章详细介绍了关于锶铁氧体基复合材料吸波特性的研究。在电子对抗技术中,电波吸收材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用于反雷达伪装,以及在微波通信和保护人体免受微波伤害等领域。铁氧体是这类材料的主要成分,但由于其工作频带有限,通常需要与其他材料结合以拓宽吸收带宽。 该研究选择银铁氧体作为基础,因为它是一种六角晶系的铁氧体,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为了提高材料的吸波能力,研究者将银铁氧体与铁砂、混合稀土氧化物混合,并通过碾磨处理形成基础材料。接着,他们分别掺入不同类型的吸收介质,如NiZn铁氧体、LiZn铁氧体和BaTi03,这些介质分别通过化学共沉淀和固相烧结法制备。 实验结果显示,掺杂不同类型的介质对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NiZn和LiZn铁氧体引入了额外的磁滞损耗,而BaTi03则增加了电滞损耗。这些损耗机制的组合有助于增强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效果,从而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提高吸波能力。 通过对各样品的反射损耗测试,研究者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损耗机理。他们发现,通过调整不同吸收介质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的吸波特性,拓宽有效工作频段。这种优化策略对于开发高性能的电波吸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电子对抗技术的效能和微波应用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项研究揭示了锶铁氧体基复合材料的吸波特性和损耗机理,为设计和制造更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未来的研究可能进一步探索更多类型的掺杂介质,以实现更宽频率范围和更强的吸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