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标识属性与行为在类职责中的应用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1.93MB PPT 举报
"面向对象方法-标识属性和行为在面向对象分析中的应用"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标识属性和行为是软件分析的关键步骤,它们有助于构建清晰、组织良好的类结构,确保系统功能的有效分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强调将现实世界的问题域映射到软件世界的类和对象中,属性和行为是这一映射的核心元素。 属性(Attributes)是类的静态特性,它们描述了类实例的状态。在需求分析阶段,属性可以从问题陈述和用例描述中抽取,或者基于对类本质的理解来辨识。属性通常包含类的实例变量,记录了对象的基本信息。遵循的原则是,一个客观事物的信息应集中在一个类中,以保持数据的封装性和一致性,确保属性与相关行为位于同一类内。 行为(Behaviors)代表类的动态特性,是类实例可以执行的操作或动作。行为可以从系统处理流程的描述中提取,通常表现为类的方法。动词通常指示了可能的行为,这些行为定义了类如何响应外部事件或与其他对象交互。行为的定义应当遵循抽象的原则,将通用的行为放在高层次的类中,以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模块化。 在确定类的职责时,有四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1. 均匀职责分配:确保每个类承担的职责均衡,避免部分类过于庞大,而其他类过于简洁。 2. 抽象描述职责:尽可能用抽象的方式定义类的职责,通用的职责归属高层类。 3. 封装性:同一类的属性和行为应紧密相关,信息和操作应在同一类中定义。 4. 职责共享:相关类之间可以共享职责,以减少冗余和增强协作。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OOA)是整个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它的目标是理解和表述问题域,创建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如类图)和动态行为模型(如状态图、序列图)。在OOA中,我们需要识别系统中的关键对象,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定义对象的属性和行为。此外,还需要考虑用户界面需求,以确保系统不仅在功能上满足要求,同时在交互上也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面向对象分析,我们可以逐步构建出一个反映系统业务逻辑和用户需求的模型,为后续的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OOD)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面向对象方法和技术,如OMT(Object Modeling Technique)、OOD、RDD(Responsibility-Driven Design)、OOAD、OOSE(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VMT(Visual Modeling Technique)以及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都提供了不同的工具和框架来支持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帮助开发者更有效地实现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