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胚胎房室管内皮细胞EMT体外研究方法优化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1.04MB PDF 举报
"小鼠胚胎房室管内皮细胞EMT体外研究方法的改良"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鼠胚胎房室管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iation, EMT)的体外研究方法的改良。小鼠胚胎房室管内皮细胞EMT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于心脏瓣膜的形成。传统的体外胶原凝胶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冯秋婷、郭静等人提出了一种改良方法。 在改良方法中,研究者摒弃了传统实验中使用冰PBS处理胚胎的步骤,改用37℃的1xM199培养基,这可能有助于保持细胞活力和代谢状态,减少低温对细胞的损伤。同时,他们在培养液中添加了ITS(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复合物,这是一种营养补充剂,能够提供细胞生长和分化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量元素,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改良后的方法能够有效观察到内皮细胞在8小时内贴附于胶原表面生长,48小时后间充质细胞的数量和爬行距离达到峰值。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发现PECAM-1(一种内皮细胞标志物)和SMA(平滑肌细胞标志物)阳性信号的细胞并未共定位,表明内皮细胞成功转化为间充质细胞。爬入胶原的细胞数量比率平均高达95.7%,这表明改良方法具有高效率和可靠性。 该改良方法为研究小鼠胚胎房室通道的EMT过程提供了理想的体外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心脏瓣膜发育机制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个模型,科学家可以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控制变量,进行各种心脏发育相关实验,以揭示EMT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寻找可能的干预靶点。 关键词:房室管;EMT;胶原凝胶侵入实验;小鼠胚胎 中图分类号:[R34] 此论文是首次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于心脏发育生物学领域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