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用最近嵌套作用域规则查找非局部名字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用最近嵌套作用域规则查找非局部名字-编译原理 龙书》是关于编译原理的一堂课或教材,主要讨论了如何在编译过程中查找程序中的非局部变量。讲解了编译器的设计、高级语言语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核心概念。" 在编译原理中,查找非局部名字的过程是基于最近嵌套作用域规则。这个规则指的是在查找一个标识符(如变量名)时,编译器首先会在当前作用域内搜索。如果在当前作用域找不到该标识符,它会逐层向上,查找更外层的作用域,直到找到定义该标识符的地方或者到达全局作用域,如果仍未找到,则认为查找失败。 具体到"lookup"过程,它是编译器内部实现的一个功能,用于遍历符号表来寻找特定的名字。首先,lookup会在当前(即最内层)的符号表中尝试查找名字为`name`的表项。如果在当前符号表中未找到匹配项,lookup会使用当前表头的指针去访问其外围的符号表,继续查找。这个过程会持续到遍历完所有外围过程的符号表,如果在所有这些作用域中都未发现`name`,lookup就会返回`nil`,表示查找失败。 编译器的工作可以分为多个阶段,例如: 1. **词法分析**:识别源代码中的单词和符号,将其转换成称为“记号”的抽象表示。 2. **语法分析**:检查记号序列是否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构建语法树。 3. **语义分析**:理解代码的含义,比如类型检查和计算值,生成中间代码。 4. **中间代码生成**:生成与源代码等价但更适合优化的中间表示。 5. **代码优化**:改进中间代码,使其运行更快或占用更少的资源。 6. **目标代码生成**: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化为特定机器的汇编语言或机器代码。 教学方法强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策略,结合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编译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的编程和工具开发中。 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等,这些都是学习编译原理的基础。通过学习编译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创建编程语言,理解程序的底层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