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部署Kubernetes集群:二进制方式详解

需积分: 0 8 下载量 1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293KB PDF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使用二进制方式搭建Kubernetes(K8s)集群的详细指南,特别针对Kubernetes 1.18版本。文档涵盖了从前置准备到具体实施的步骤,包括kubeadm工具的简介以及为什么选择二进制方式部署。 在Kubernetes集群的部署方法上,文档提到了两种主要方式:kubeadm和二进制包。kubeadm是一个官方推荐的工具,简化了集群初始化和节点加入的过程,但可能隐藏了一些底层细节,不利于问题排查。相比之下,通过二进制包手动部署虽然复杂,但能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集群的工作原理,对后期维护有积极影响。 在安装要求方面,集群部署需要准备多台运行CentOS 7.x 64位操作系统的机器,每台机器至少2GB RAM、2个CPU和30GB硬盘空间,并确保所有节点间网络互通。此外,需要能够访问外网以下载所需镜像,如果网络受限,则需提前下载并导入节点。特别注意的是,部署过程中应禁用swap分区。 在软件环境上,文档列出了Docker 19-ce和Kubernetes 1.18作为必需组件。集群的角色分配包括多个master节点(例如k8s-master1、k8s-master2),它们运行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以及etcd;还有多个node节点(如k8s-node1、k8s-node2),这些节点运行kubelet、kube-proxy和docker,部分节点还额外运行etcd。此外,文档还提及了LoadBalancer的角色,可能是为了实现高可用性,采用了Nginx作为四层负载均衡器。 在搭建过程中,用户将学习如何手动配置和启动各个Kubernetes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安装Docker、配置环境变量、创建必要的目录结构、初始化etcd集群、设置apiserver、controller-manager和scheduler、以及配置kubelet和kube-proxy。滚动更新和高可用性是集群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确保在升级或维护时不会中断服务。 这份文档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Kubernetes工作原理并具备一定Linux操作技能的用户提供了一条详细的手动部署路径,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对K8s集群管理的理解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