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回归预测煤层气含量:基于镜质组等五大因素的影响

2 下载量 1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298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聚焦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的煤层气含量预测"这一主题,针对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的实际情况,作者通过对10口煤层气井的含气量测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煤层气的含气量是评价选区、储量计算以及井产能的关键参数,因此准确预测至关重要。 首先,研究区域的地质概况被详细阐述。沁水地区作为中国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的典型示范区,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石炭二叠系的山西组和太原组。特别是3#煤层,由于其厚度较大(5-7m),埋深适中且顶板主要由易于储气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构成,煤层气含量较高,平均为22.15m³/t。 文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影响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因素,包括镜质组含量、惰质组含量、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煤层埋深和煤厚。这些因素被认为是影响煤层气生成和储存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作者试图建立一个能准确反映这些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预测模型。 煤的显微组分研究显示,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各有其独特的特性。壳质组具有最高的生气能力,而镜质组和惰质组虽然生气能力较弱,但其吸附能力较强,尤其对于甲烷(CH4)的储存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3#煤中,镜质组占据了主导地位,含量范围在48%到75%,这进一步强调了镜质组在煤层气形成中的核心地位。 研究还引用了多篇专业文献,如李晓斌关于物探方法在煤矿采空区的应用、苏松和李晓斌关于富水区瞬变电磁法勘查,以及成学光和高鹏飞关于瞬变电磁法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以支持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作者张小亮和杨庆坤作为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分别提供了电子邮箱以便联系,而王凤英则担任了编辑的角色,收稿日期为2016年2月3日。 该研究旨在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系统地理解并量化这些关键因素对煤层气含量的影响,从而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