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事务与两段锁协议

需积分: 34 17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0 收藏 771KB PPT 举报
"sql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多用户环境中,它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SQL中,并发控制机制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和调度多个事务,使得它们能够同时运行而不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事务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它代表了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事务处理的目标是保证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特性。原子性确保事务作为一个整体执行,或者全部执行,或者全部不执行;一致性保证事务完成后,数据库的状态仍然满足预定义的约束;隔离性防止并发事务间的相互干扰;持久性确保一旦事务提交,其结果将永久保存。 并发控制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可串行性,即并发执行的事务结果与某个串行执行的事务序列结果相同。这意味着并发操作不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就像它们被顺序执行一样。两段锁协议是实现可串行化的一种方法,它要求事务在修改数据之前先锁定相关的资源(第一阶段),然后在事务结束时释放所有锁(第二阶段)。两段锁协议是可串行化调度的充分条件,但并非唯一方法,还有其他如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等策略也能保证正确性。 并发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数据不一致性,如丢失修改、不可重读读和读“脏”数据。丢失修改是指两个事务同时读取和修改同一数据,最后只有一个事务的修改被保留,导致另一个事务的更新丢失。例如,两个售票点同时售出同一航班的机票,但数据库中记录的销售数量没有正确增加。不可重读读指的是在同一事务内多次读取同一数据,结果却不同,这违反了事务的隔离性。读“脏”数据则指事务读取了尚未被提交的修改,如果该修改最终被回滚,那么事务读到的数据就是无效的。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DBMS采用各种并发控制机制,如封锁(锁)、时间戳排序、乐观并发控制等。封锁是一种常见的机制,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锁(如共享锁和独占锁)来限制对资源的访问。封锁的粒度指的是锁的精细程度,可以是表级、页级甚至行级,粒度越细,并发性越好,但可能导致更高的锁竞争和开销。 在SQL中,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会自动处理这些并发控制细节,但开发者也需要了解并理解这些概念,以便在编写SQL语句和设计数据库结构时考虑到并发性能和数据一致性。因此,理解并发控制对于开发高效、可靠的数据库应用程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