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与聚类分析:距离测度对结果的影响

需积分: 31 7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6.53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一份关于模式识别的PPT,特别关注了距离测度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内容涵盖了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相关学科、课程大纲以及模式识别系统的构成。其中,聚类分析作为第二章的主题,强调了在数据分析中,选择不同的距离测度会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此外,还提及了统计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列举了模式识别的应用实例,如计算机辅助疾病诊断。" 在模式识别领域,距离测度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用于量化两个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不同的距离测度可能导致聚类结果的巨大差异。例如,欧氏距离适用于各特征尺度相同的情况,而曼哈顿距离或切比雪夫距离则更适用于各特征独立且可能有不同尺度的场景。在高维空间中,闵可夫斯基距离(包括欧氏距离和曼哈顿距离)可能会面临“维数灾难”问题,此时,余弦相似度或Jaccard相似度等非欧几里得距离测度可能更为适用。 聚类分析是模式识别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旨在无监督地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组,使得同一组内的对象相互相似,而不同组的对象相异。在实际应用中,如数据的粗聚类可能只需将数据分为两类,而细聚类可能需要将数据分为四类或更多,这需要更加细致的距离计算和聚类算法。 在模式识别的课程内容中,除了聚类分析,还包括了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统计判决、学习与训练、最近邻方法、特征提取和选择等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从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到决策制定的全过程。特征选择和提取是模式识别中的重要环节,它们有助于减少冗余信息,提高识别效率,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特征向量和特征空间是模式识别的基础,特征向量是由一系列测量值组成的,用来描述一个模式的特性。模式类则是一组共享相似特征的模式集合。例如,在疾病诊断的场景中,特征向量可能包括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而模式类则对应于不同的疾病类型。 模式识别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特征提取、信息预处理、分类识别等阶段。信息预处理是为了去除噪声,增强信号,特征提取和选择则旨在找到最能区分不同类别的关键特征。最后,分类识别阶段利用选定的分类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 这份资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模式识别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理解距离测度对聚类结果的影响以及模式识别的整体框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